数位非遗传承人现身2020年沙县“八闽非遗美食展”

2020-12-16 17:44:52 来源: 晶报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微信图片_20201216125650

微信图片_20201216125705

小吃虽小,却做出大文章。

沙县小吃里蕴含着中原汉族饮食文化传统的精华,至今还保留着古老汉族传统文化的特点,被称为古代汉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芬芳馥郁,香飘万里。

1997年12月8日,举办了首届沙县小吃文化节,之后每年12月8日就成了沙县人的节日———128沙县小吃节!

如今,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已经成为沙县的标志性节日,沙县也被誉为“中国小吃文化名城”。

微信图片_20201216133711

微信图片_20201216133716

微信图片_20201216133720

微信图片_20201216133723

12月8日,2020年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如期举行,游客朋友不仅可以借此机会饱览沙县风光,还可以品尝到许多不常见的沙县小吃,可谓是一年一度“吃货”盛会。

微信图片_20201216133755

微信图片_20201216133759

微信图片_20201216133802

当饮食与文化相结合,在心口相传中代代承接,在五味调和中达到平衡,让我们放慢脚步,体味八闽非遗美食背后的文化韵味,感触食材融合的千滋百味。

2020年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重要活动“八闽非遗美食展”突出八闽的非遗美食味道,每一道非遗美食背后都藏着不一样的传承故事让我们一起通过镜头重新认识身边的非遗美食!

微信图片_20201216133918

本次展会上特别邀请了几十位八闽非遗美食传承人亲临现场。他们在现场展示非遗美食制作技艺现做、现展示、现卖,给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让游客零距离接触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技艺,更深刻感知体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技艺,以及技艺的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性。

国家级篇

IMG_267

IMG_268

微信图片_20201216134010

“聚春园”始创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是福建省现存年代最悠久的历史名店,驰名中外的“佛跳墙”就源于聚春园。1996年、2010年两次被国家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2008年,“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福建省唯一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烹饪技艺。2009年“聚春园”被认定福建省企业知名字号、福建省著名商标。

佛跳墙典故

“不尝佛跳墙,枉到榕城来!”。“佛跳墙”原名“福寿全”,“佛跳墙”创始人郑春发经过改良,吸收南北菜肴精华,形成自己的独特风味,是“佛跳墙”的开山鼻祖。后来郑春发与人合办“聚春园”菜馆,推出此菜,引得高官富商、文人墨客争相尝鲜,有位秀才情不自禁、脱口而出:“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阐跳墙来。”引用诗中的“佛、跳、墙”三个字,“佛跳墙”名字由此诞生。

省级篇

IMG_271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沙县小吃制作技艺

微信图片_20201216134123

微信图片_20201216134128

微信图片_20201216134132

微信图片_20201216134207

IMG_277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利肉燕

传承人介绍陈君凡

“同利肉燕老铺”自清光绪二年(1876)年创建于人文荟萃的 “三坊七巷”,至今已逾144年,是福州制作肉燕皮、烹制“太平燕”的著名老店。该店创始人陈官燃,在三坊七巷开设店铺,将制作的肉燕皮供给三坊七巷的官宦家中的厨师烹制私房菜。1982年10月,“同利肉燕”老铺重新开业,陈君凡成为了第四代掌门人。其打制燕皮严守祖训,技艺精湛、质量上乘,饮誉海内外。一碗肉燕不仅仅是福州美食,它为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也架起了一座桥梁。

太平燕典故

“太平燕”是福州的一道著名地方风味小吃,也是福州风俗中的喜庆名菜。福州人逢年过节,婚丧喜庆,亲友离别,必吃“太平燕”,即取其“太平”、“平安”之吉利。在福州有这么一段佳话:无(肉)燕不成年,无(肉)燕不成宴。肉燕是福州特产中的精品,堪称举国无双,神州一绝。

IMG_280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耳聋伯元宵丸

传承人介绍林英德

耳聋伯元宵丸制作技艺创始人林炳祥生于1888年,从事元宵丸制作三十余年。第二代传承人林桂芳先生生于1908年,绰号耳聋伯,15岁起就自立门户创立耳聋伯品牌。改革开放后,林桂芳先生向工商局部门申请开办耳聋伯元宵丸小吃店。1980年,25岁的林英德以耳聋伯技艺传承人身份接手耳聋伯元宵店日常管理工作。2011年,第四代传承人林威作为耳聋伯元宵丸创始人林桂芳的孙子,正式全面接管耳聋伯元宵店。

耳聋伯元宵丸典故

耳聋伯元宵始于1903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台江苍霞洲一带以及台江码头区域,通过口口相传,享有良好的口碑,具有深远的影响。特别每逢春节、元宵节,人们都会购买耳聋伯元宵丸孝敬父母。耳聋伯元宵丸给人平安、团圆的感觉,也代表安康、幸福。

IMG_283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瓯高炉光饼

传承人介绍郑建军

光饼在建瓯广为流传,它不仅是人们喜爱的小吃,而且还成为祭祀神灵祖先必备的供品。许多旅居国内外的乡亲,总是以品尝家乡光饼为夙愿。在建瓯光饼中又以房村“旺弟光饼”最为出名。从明朝戚继光首创,到第十三代传人陈旺弟,再到十五代传人郑建军,小小光饼在民间流传了四百多年,带给人们的是百吃不厌、嘴边留香、回味无穷。

建瓯光饼典故

明朝初年,日本倭寇猖獗,人民深受其害。抗倭名将戚继光奉命入闽歼敌,大获全胜。相传戚继光入闽抗倭之时,连日阴雨,军中不能举灶,戚继光便命以面粉制成圆形饼丕,烤制成一种最简单的小饼,圆饼中心打一小孔,用麻绳串起挂在将士身上充当干粮,大大加快了行军速度,方便了作战歼敌。后来,这小饼流入民间,八闽人民为了纪念戚继光的丰功伟绩,便将这种小饼称之为“光饼”。

市级篇

IMG_286

IMG_288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顺昌灌蛋、建瓯东游芋饺、东平小胳、邵武游浆豆腐

IMG_291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顺昌畲族竹筒饭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

IMG_296

2020年八闽非遗美食展现场人气爆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品鉴。

此外在新时代的发展趋势下,借助新媒体的宣传手段,与多位知名美食网红联合创作,通过现场场景拍摄展示2020年八闽非遗美食展活动主题短视频,传承人故事创意短视频,在抖音平台(截止发稿)总阅览量突破100万,获赞量近万个,评论近千条。

微信图片_20201216134524

图1:知名美食网红:八闽光头哥

微信图片_20201216134528

图2:本地网红:鱼会娇

多位网红助力现场开启直播模式,采用“探展”“探非遗美食”的打卡形式和直播带货方式,在2020年八闽非遗美食展现场为非遗参展商直播带货,与线上粉丝互动,引导参与采购,提升2020年八闽非遗美食和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美食的美誉度和认可度。

微信图片_20201216134623

微信图片_20201216134627

微信图片_20201216134631

尾声之际

本次参展的非遗传承人对活动的反响积极,纷纷表示收获很大。参加此次美食展让他们更明白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非遗美食可以更出彩,在传承好非遗技艺的同时要运用好新媒体宣传渠道,借助网红力量,做大做强非遗品牌。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编辑:sdsc